close
綁腦──發條橘子讀後感
書籍簡介:
《發條橘子》是一部幻想小說,敘述一個生活在英國未來社會的問題少年,由於青春期的躁動而走上犯罪道路,做盡壞事,後來受到社會制裁,被剝奪自由意志。經過思考與改造,他重新融入社會,意識到自己不過是上帝手中的一個發條橘子……
這部小說被好萊塢著名科幻導演庫柏力克搬上銀幕,成為經典名片之一。
作者介紹:
安東尼‧伯吉斯(Anthony Burgess, 1917~1993)英國當代著名小說家、劇作家、評論家和作曲家。1917年2月25日出生於曼徹斯特一個天主教中產階級家庭,擔任出納員的父親業餘時在酒吧演奏鋼琴,母親為音樂家及舞蹈家。兩歲時母親因流行性感冒去世。
伯吉斯在曼徹斯特大學主修英國文學和英語語音學,1940年畢業後,二次大戰期間在英國皇家陸軍醫療團服役六年。1946~50年在伯明罕大學任教,1950~54年在班伯里中學擔任英語教師。1954~59年被官方派駐馬來西亞及汶萊,負責教育工作;這段時間他累積了大量創作素材,完成《馬來亞三部曲》。伯吉斯最初想成為一位作曲家,1959年他被診斷得了不治之症,於是返國當了職業作家,希望為妻子留下一些生活保障,然而最後證明診斷錯誤。六○年代以後,他陸續發表了三十多部小說和其他作品,除了描寫異國風情,也諷喻本國的奇風異俗。1970~71年他在普林斯頓大學擔任客座教授,1972~73年為紐約市立大學的講座教授,1976年成為紐約大學水牛城分校的駐校作家。
伯吉斯生平著作超過五十部,曾獲諾貝爾獎提名,其最有名的小說為《發條橘子》,這部小說使他被譽為具有喜劇和諷刺天才的小說家。此外他還著有《孤掌難鳴》、《缺少的種子》、《恩德比先生的內心》、《聖維納斯之夜》、《恩德比的外貌》、《恩德比的結局》、《塵世權力》、《邪惡者的王國》和《鋼琴手》等。其中「恩德比」系列為一系列的幽默小說,一般咸認為恩德比即為伯吉斯本人的化身;而《塵世權力》被許多批評家公認為其最好的一部小說。伯吉斯的作品探討現代社會的困境,用詞極富創造性,且趣味橫生,但主題嚴肅認真,並有一種古怪的暗示。除了寫長、短篇小說,伯吉斯也以文學批評著稱,他還撰寫電影劇本,翻譯戲劇作品,並著有海明威、喬伊斯和莎士比亞等人的傳記。
伯吉斯希望人們視他為寫小說的音樂家,而非一個會作曲的小說家,因為「音樂是一種較為純潔的藝術,它與人類活動沒有直接關係,全然獨立於道德判斷之外」。他譜寫了許多樂曲,包括交響樂曲、歌劇和爵士樂曲;喬伊斯的葬禮舉行時,收音機播放的正是伯吉斯的音樂作品。
1993年,安東尼‧伯吉斯病逝於倫敦。
文句節錄:
˙「接下來要玩什麼花樣呢」
˙我被連踢帶揍地威逼著來到牢房,與十一、二個囚犯關在一起,其中不少是醉鬼。有些真是可怕的野獸,一個人鼻子全都腐蝕了,嘴巴像大黑洞一樣張開;一個躺在地上鼾,嘴巴一直在淌黏液;一個好像褲子裡拉滿了屎;還有兩個同性戀都看上我。
˙「……我得坦白,我也有疑慮。問題是這種技術是否真的能使人向善。當人不會選擇的時候,他就不再是人了。」他本來會繼續講一大堆這樣的廢話,但我們聽到下一批囚徒錚錚的走下鐵樓梯,來聽講道了……
我的觀點:
騙局懲罰
這本書,想要表達的東西很多,所以基本上是一本完全沒有什麼所謂的劇情可言,並不是說完全沒有故事性,應該說是它沒有任何的商業化。
(作者甚至懶的考究未來可能的新發明,在未來的幻想小說裡面甚至還出現打字機……)
不過,在於思想上,這作者下了很大的苦心。
每個人生下來,心裡的價值觀,和之前在段考考卷後面的作文就討論過的「思考程序」都有所不同,所以對於同樣的事,一千種人,會做出很多不同的選擇。
主角,正是一個做壞事可以得到極度快樂的人種之一。
他選擇做壞事,因為自己能夠得到最大的快樂,雖然很幼稚,但是完全利己的主義,和社會高層的很多人,並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差別。政客,大多如此。
就如書中監獄裡面的神父,跟主角說過的,很多人做很多事情,沒有善惡之分,完完全全都是為了自己,鞠躬不是內心的尊重,只是表面的敷衍,騙的了表層思想,騙不了潛意識。
那這樣說來,善惡就變成了行為判斷的第二依據,反而不是第一優先?在動亂的社會上的確如此,儘管有些人表面上做的非常的正直。
就因為有這樣的情況發生,於是我們做出了「懲罰」。
人會從妨礙他人的錯當中學習,通常不是因為恍然大悟:「唉呀!他這樣是不是太可憐?」,有的是小的時候曾經做過其他類似的事情,被父母亦或是其他人懲罰過,變改變了他潛意識的價值觀。
再來,就是曾經有過跟被害人類似,或是有跟被害人同等或同類型的痛苦過,牽引到內心的感受,變產生了憐憫的心。
小的時候,把蚊子揮下來分屍,不覺得噁心,現在卻覺得很殘忍之類的感覺,有的是被家長罵的負面印象連帶著教育憐憫的罪惡感湧出,有的是被打的負面經驗……太多太多情況。
很多懲罰,都是讓犯罪者擁有跟被害人同等級的,或是稍低(畢竟已經一個受那麼重的傷害了)的痛苦,坐牢之類的,最後在予以教育,改變其價值觀。
轉回來看主角後來的思想改造,他被改造成了只要有犯罪的思想,或是性,就會產生極度反胃和嘔吐的情況,強制主角避開這些思想,以及這些動作。
然,這樣所製造出來的是一個,內在潛意識依然渴望犯罪,但是表層意識被極度壓抑的傀儡,甚至像書中之後所寫的,變成了昔日被害人、同樣犯罪的好友、路人甲乙丙丁的最佳出氣筒。
這樣的痛苦,可能更甚於以前的被害者吧?
那是否就可以停止這樣的思想改造,將他轉回一般人呢?(前提是,要讓他知道,像監牢一樣,思想改造是隨時都可以重新實行的。)
看到這裡的時候,我有過這樣的疑慮。
沒想到正如前面所說的,那些政客、發明家的一切行為,也是出自於利己,也沒人會無聊到去考慮主角的真正內心想法:「管他的,反正他現在是個優良的模範市民。」
所以,主角想要從一個被社會價值觀掌控行為的傀儡,變回一般人。
繞繞繞繞繞了一大圈,其實主角只是被一個非常巧妙的「騙局懲罰」給整了一頓?只是設下這個騙局的人,是整個社會,再加上作者?
不管怎麼樣,最後安東尼‧伯吉斯這個衛道份子,還是給了一個主角變回一般有責任感的成人的結局,是否也偷偷的自滿,這個騙局的影響力,甚至高於思想改造?
不過就他本人在再版序當中所說的,他的小主角長大了(經歷這樣的教訓?),長大到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負責,而年少的輕狂叛逆,也像平地上不常見霧一般,一段時間後就消失無蹤。
值得一提的是,作者自己也娓婉的說出了,儘管亞利克斯成為了父母,他還是得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孩子走歪路,然後和他一樣的長大這樣無奈於青春期叛逆的心理。
討論議題:
˙失去判斷能力的人,被強制判斷行動的人,還能稱做是人?
˙倘若沒有了惡,那,什麼才能稱做是善?什麼既不是善也不是惡?
˙書中所提到加在牛奶裡面的迷幻藥,在未來極度氾濫,對劇情其實沒什麼很大的影響,但是卻一直提到,也順手控訴了現今社會的藥物氾濫?
後又ˊˋ,這種有深度思想的東西
還是交給老人去累就好了XD
實在不在行Orz
書籍簡介:
《發條橘子》是一部幻想小說,敘述一個生活在英國未來社會的問題少年,由於青春期的躁動而走上犯罪道路,做盡壞事,後來受到社會制裁,被剝奪自由意志。經過思考與改造,他重新融入社會,意識到自己不過是上帝手中的一個發條橘子……
這部小說被好萊塢著名科幻導演庫柏力克搬上銀幕,成為經典名片之一。
作者介紹:
安東尼‧伯吉斯(Anthony Burgess, 1917~1993)英國當代著名小說家、劇作家、評論家和作曲家。1917年2月25日出生於曼徹斯特一個天主教中產階級家庭,擔任出納員的父親業餘時在酒吧演奏鋼琴,母親為音樂家及舞蹈家。兩歲時母親因流行性感冒去世。
伯吉斯在曼徹斯特大學主修英國文學和英語語音學,1940年畢業後,二次大戰期間在英國皇家陸軍醫療團服役六年。1946~50年在伯明罕大學任教,1950~54年在班伯里中學擔任英語教師。1954~59年被官方派駐馬來西亞及汶萊,負責教育工作;這段時間他累積了大量創作素材,完成《馬來亞三部曲》。伯吉斯最初想成為一位作曲家,1959年他被診斷得了不治之症,於是返國當了職業作家,希望為妻子留下一些生活保障,然而最後證明診斷錯誤。六○年代以後,他陸續發表了三十多部小說和其他作品,除了描寫異國風情,也諷喻本國的奇風異俗。1970~71年他在普林斯頓大學擔任客座教授,1972~73年為紐約市立大學的講座教授,1976年成為紐約大學水牛城分校的駐校作家。
伯吉斯生平著作超過五十部,曾獲諾貝爾獎提名,其最有名的小說為《發條橘子》,這部小說使他被譽為具有喜劇和諷刺天才的小說家。此外他還著有《孤掌難鳴》、《缺少的種子》、《恩德比先生的內心》、《聖維納斯之夜》、《恩德比的外貌》、《恩德比的結局》、《塵世權力》、《邪惡者的王國》和《鋼琴手》等。其中「恩德比」系列為一系列的幽默小說,一般咸認為恩德比即為伯吉斯本人的化身;而《塵世權力》被許多批評家公認為其最好的一部小說。伯吉斯的作品探討現代社會的困境,用詞極富創造性,且趣味橫生,但主題嚴肅認真,並有一種古怪的暗示。除了寫長、短篇小說,伯吉斯也以文學批評著稱,他還撰寫電影劇本,翻譯戲劇作品,並著有海明威、喬伊斯和莎士比亞等人的傳記。
伯吉斯希望人們視他為寫小說的音樂家,而非一個會作曲的小說家,因為「音樂是一種較為純潔的藝術,它與人類活動沒有直接關係,全然獨立於道德判斷之外」。他譜寫了許多樂曲,包括交響樂曲、歌劇和爵士樂曲;喬伊斯的葬禮舉行時,收音機播放的正是伯吉斯的音樂作品。
1993年,安東尼‧伯吉斯病逝於倫敦。
文句節錄:
˙「接下來要玩什麼花樣呢」
˙我被連踢帶揍地威逼著來到牢房,與十一、二個囚犯關在一起,其中不少是醉鬼。有些真是可怕的野獸,一個人鼻子全都腐蝕了,嘴巴像大黑洞一樣張開;一個躺在地上鼾,嘴巴一直在淌黏液;一個好像褲子裡拉滿了屎;還有兩個同性戀都看上我。
˙「……我得坦白,我也有疑慮。問題是這種技術是否真的能使人向善。當人不會選擇的時候,他就不再是人了。」他本來會繼續講一大堆這樣的廢話,但我們聽到下一批囚徒錚錚的走下鐵樓梯,來聽講道了……
我的觀點:
騙局懲罰
這本書,想要表達的東西很多,所以基本上是一本完全沒有什麼所謂的劇情可言,並不是說完全沒有故事性,應該說是它沒有任何的商業化。
(作者甚至懶的考究未來可能的新發明,在未來的幻想小說裡面甚至還出現打字機……)
不過,在於思想上,這作者下了很大的苦心。
每個人生下來,心裡的價值觀,和之前在段考考卷後面的作文就討論過的「思考程序」都有所不同,所以對於同樣的事,一千種人,會做出很多不同的選擇。
主角,正是一個做壞事可以得到極度快樂的人種之一。
他選擇做壞事,因為自己能夠得到最大的快樂,雖然很幼稚,但是完全利己的主義,和社會高層的很多人,並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差別。政客,大多如此。
就如書中監獄裡面的神父,跟主角說過的,很多人做很多事情,沒有善惡之分,完完全全都是為了自己,鞠躬不是內心的尊重,只是表面的敷衍,騙的了表層思想,騙不了潛意識。
那這樣說來,善惡就變成了行為判斷的第二依據,反而不是第一優先?在動亂的社會上的確如此,儘管有些人表面上做的非常的正直。
就因為有這樣的情況發生,於是我們做出了「懲罰」。
人會從妨礙他人的錯當中學習,通常不是因為恍然大悟:「唉呀!他這樣是不是太可憐?」,有的是小的時候曾經做過其他類似的事情,被父母亦或是其他人懲罰過,變改變了他潛意識的價值觀。
再來,就是曾經有過跟被害人類似,或是有跟被害人同等或同類型的痛苦過,牽引到內心的感受,變產生了憐憫的心。
小的時候,把蚊子揮下來分屍,不覺得噁心,現在卻覺得很殘忍之類的感覺,有的是被家長罵的負面印象連帶著教育憐憫的罪惡感湧出,有的是被打的負面經驗……太多太多情況。
很多懲罰,都是讓犯罪者擁有跟被害人同等級的,或是稍低(畢竟已經一個受那麼重的傷害了)的痛苦,坐牢之類的,最後在予以教育,改變其價值觀。
轉回來看主角後來的思想改造,他被改造成了只要有犯罪的思想,或是性,就會產生極度反胃和嘔吐的情況,強制主角避開這些思想,以及這些動作。
然,這樣所製造出來的是一個,內在潛意識依然渴望犯罪,但是表層意識被極度壓抑的傀儡,甚至像書中之後所寫的,變成了昔日被害人、同樣犯罪的好友、路人甲乙丙丁的最佳出氣筒。
這樣的痛苦,可能更甚於以前的被害者吧?
那是否就可以停止這樣的思想改造,將他轉回一般人呢?(前提是,要讓他知道,像監牢一樣,思想改造是隨時都可以重新實行的。)
看到這裡的時候,我有過這樣的疑慮。
沒想到正如前面所說的,那些政客、發明家的一切行為,也是出自於利己,也沒人會無聊到去考慮主角的真正內心想法:「管他的,反正他現在是個優良的模範市民。」
所以,主角想要從一個被社會價值觀掌控行為的傀儡,變回一般人。
繞繞繞繞繞了一大圈,其實主角只是被一個非常巧妙的「騙局懲罰」給整了一頓?只是設下這個騙局的人,是整個社會,再加上作者?
不管怎麼樣,最後安東尼‧伯吉斯這個衛道份子,還是給了一個主角變回一般有責任感的成人的結局,是否也偷偷的自滿,這個騙局的影響力,甚至高於思想改造?
不過就他本人在再版序當中所說的,他的小主角長大了(經歷這樣的教訓?),長大到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負責,而年少的輕狂叛逆,也像平地上不常見霧一般,一段時間後就消失無蹤。
值得一提的是,作者自己也娓婉的說出了,儘管亞利克斯成為了父母,他還是得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孩子走歪路,然後和他一樣的長大這樣無奈於青春期叛逆的心理。
討論議題:
˙失去判斷能力的人,被強制判斷行動的人,還能稱做是人?
˙倘若沒有了惡,那,什麼才能稱做是善?什麼既不是善也不是惡?
˙書中所提到加在牛奶裡面的迷幻藥,在未來極度氾濫,對劇情其實沒什麼很大的影響,但是卻一直提到,也順手控訴了現今社會的藥物氾濫?
後又ˊˋ,這種有深度思想的東西
還是交給老人去累就好了XD
實在不在行Orz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